外囊菌目属半子囊菌,形态较简单,菌丝有隔、无色、分支,且都是双核菌丝,这最后一点在子囊菌中是特殊的
分类地位
外囊菌目(Taphrinales)是真菌门、子囊菌亚门、半子囊菌纲的1目。C·L·克雷默(1973)主张本目仅包括外囊菌科1科,但也有人主张取消原囊菌目,将原囊菌科和外囊菌科作为外囊菌目的两个科。
危害
本目成员均为植物寄生菌,为害高等植物和蕨类植物,引起组织变形,如缩叶、皱叶、囊果、泡肿和丛枝等症状。其中著名的如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。外囊菌属的其他一些种还可引致栎树、樱桃的缩叶病;杨树、桃树的叶泡肿病;桦树、樱桃、李的丛枝病;李的囊果病等。
形态特征
属半子囊菌,形态较简单,菌丝有隔、无色、分支,且都是双核菌丝,这最后一点在子囊菌中是特殊的。菌丝体只寄生于寄主表皮细胞下或表面的角质层下,最后形成一层产囊细胞,从而发育成一层子囊,呈栅状排列于寄主表面。子囊一般呈圆筒状,内含8个子囊孢子。有时由于雌雄核融合后只进行减数分裂而不再进行有丝分裂,从而一个子囊只含4个子囊孢子。另外还有些外囊菌,子囊内的单倍核还会进行多次有丝分裂,因而形成许多子囊孢子。子囊孢子单核、单倍体,有时可在子囊内进行芽殖,产生芽孢子。子囊孢子和芽孢子成熟后被子囊喷射出去,然后随风传播。外囊菌除芽孢子外,无典型的分生孢子,无性世代不发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