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    
首页
微生物知识->微生物基本知识->革兰氏碘液

革兰氏碘液

录入时间:2013-1-4 8:25:33 来源:百度百科

配制

  革兰氏碘液
  碘 1.0g
  碘化钾 2.0g
  蒸馏水 300.0mL

  将碘与碘化钾先行混合,加入蒸馏水少许充分振摇,待完全溶解后,再加蒸馏水至300mL。

 

用途

  生物中可用于贮存蛋白质的鉴定。将蓖麻籽剥去种皮后切成薄片,选取几片放在95%的酒精中,更换酒精数次,溶解其中的脂肪。然后取出一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~2滴革兰氏碘液,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,可在椭圆形的糊粉粒中观察到染成淡黄色的蛋白质晶体。

 

革兰氏染色

 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。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。革兰氏染色法(Gram stain)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: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,用G+表示;染色反应呈红色(复染颜色)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,用G-表示。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,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。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,在染色过程中,当用乙醇处理时,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,通透性降低,使结晶紫-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,因此,呈现蓝紫色;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,而脂类物质含量高,当用乙醇处理时,脂类物质溶解,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,使结晶紫-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,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(番红)的颜色,因此呈红色。

 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:碱性染料(basic dye)初染液;媒染剂(mordant);脱色剂(decolorising agent)和复染液(counterstain)。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,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(crystal violet)。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,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,使不易脱落,碘(iodine)是常用的媒染剂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,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,有的能被脱色,有的则不能,脱色剂常用95%的酒精(ethanol)。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,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,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,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,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+和G-两大类群,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。

上一篇:LAK细胞
下一篇:细胞编程性死亡
相关文章:
革兰氏阳性菌应用 实验:革兰氏染色法
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——肺炎球菌感染
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——链球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——葡萄球菌感染
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、方法和意义
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 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监测(2)
微生物知识
技术文章
行业资讯
最新产品
首页 | 联系我们 | 网上商城 | 加入收藏 | 在线客服 |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