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    
首页
微生物知识->微生物基本知识->抗菌后效应

抗菌后效应

录入时间:2013-2-7 10:18:31 来源:百度百科

英文名称:
Post Antibiotic Effect
抗菌后效应(PAE):将细菌暴露于浓度高于MIC的某种抗菌药后,再除去培养基中的抗菌药,去除抗菌药后的一定时间范围内(常以小时计)细菌繁殖不能恢复正常,这种现象称抗菌后效应或抗生素后效应。
抗菌后效应(PAE):指停药后,抗生素在机体内的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被机体完全清除,细菌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持续受抑制状态。
抗菌后效应是1940年在体外实验中首次被描述的。实验发现,细菌短期暴露于抗菌药物后,在抗菌药物撤离后的一段时间里仍不能生长。虽然确切的机制还不清楚,但认为残余药物与靶蛋白结合、细菌代谢恢复延迟及形态学改变时间延长可能起一定作用。活体实验也发现这一效应,虽然结果未必与体外实验完全相同。这一差异认为是在体外实验中不能被模拟的某些因素所致,例如细菌暴露于抗菌药物后,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。氨基甙类、碳青霉烯类(亚胺培南、美罗培南)、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。
上一篇:抗万古霉素肠球菌
下一篇:厚壁菌门
相关文章:
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——稀释法 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——纸片琼脂扩散法
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 XRK5 的筛选与鉴定 E试验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(MIC)方法
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7) 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6)
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5) 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4)
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3) 常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(2)
微生物知识
技术文章
行业资讯
最新产品
首页 | 联系我们 | 网上商城 | 加入收藏 | 在线客服 |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