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BLs是英文“Extended Spectrum Beta-Lactamases”的缩写,中文翻译为“超广谱β-内酰胺酶”。大肠杆菌、肺炎克雷伯杆菌、鲍曼不动杆菌等通常最易生产,其次,阴沟肠杆菌、粘质沙雷氏菌、弗劳地枸橼酸菌、绿脓杆菌也可生产。其特点是可以水解灭活青霉素类抗生素、头孢菌素(主要为第三代头 大肠杆菌孢菌素,如头孢他啶、头孢哌酮等,马斯平等除外)和单环β-内酰胺类抗生素(氨曲南、卡芦莫南等),通常不水解头霉素类(头孢西丁、头孢美唑等)和碳青霉烯类(亚胺培南、美罗培南等)。其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、舒巴坦、他唑巴坦等β-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。我国的产ESBLs菌株主要是分解头孢噻肟的CTX-M型。
促使ESBLs出现和传播的因素及临床预防
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-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产ESBLs菌株出现及传播的主要因素,此外,尚有其它因素。若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,会在病人和医院之间及不同菌株之间相互传播,导致临床高死亡率及高比率持续性定殖,应充分引起注意。因此,在治疗时,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-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,可以显著降低产ESBLs菌株的出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