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情
孢囊杆菌属内种的描述之锈色孢囊杆菌
2020-8-28 9:30:28 青岛海博生物

  锈色孢囊杆菌[Cystobacter ferrugineus McCurdy 1970,288.(Polyangium ferrugineum Krzemieniewska and Krzemieni-ewski 1927,89.)]

  Fer.ru.gi’ne.us.拉丁语,形容词,0.6-0.8*4-15微米。

  休眠积累物是由不规则的,有分枝的,偶有收缩的卷状物组成的。开始灰色或肉色,后来变成亮橙黄色,橙红色或红褐色。可能没有包围膜,或者虽有包围膜存在,但由于有小孢囊的印迹,也很难观察到。外黏液层无色到黄橙色。

  小孢囊,相-稠密,或有折射性,硬的,卵圆形到短杆状,末端圆,1.1-1.8*1.8-5微米。

  营养菌落灰白色,到淡鲑色,并有许多细的放射状的脊和同心圆的波纹,后者在中心部分很透明。其边缘开始时稍有堆积,后来变薄并有舌状伸出物。

  在Casitone-Mg++培养基上,在大肠杆菌培养基及粪粒洋菜上很容易培养。氧化酶和尿酶都是阴性,不水解七叶灵。

  好氧。

  最高生长温度37℃。最适温度27-30℃。

  对抗菌素的敏感性:10微克四环素,10微克氯霉素和10微克红霉素能抑制生长。抗10微克新霉素,5微克链霉素,10个单位的青霉素。对卡那霉素(10微克)的反应是可变的。

  原始分离于波兰土壤的野兔粪上。也常见于用土壤接种水洋菜平板的细菌划线上。

  参考菌株:温索尔大学M203.

  本文节选自《伯杰细菌鉴定手册》(第八版)第二部分滑动细菌粘细菌目孢囊杆菌科。

产品搜索

搜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