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,而酸碱指示剂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常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,导致培养基的pH值发生变化。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酸碱指示剂,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些pH变化,进而推断微生物的代谢特性、生理功能或分类信息。
一、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与选择依据
酸碱指示剂是一类能够通过颜色变化反映溶液pH值的有机化合物。其变色机制基于分子结构的改变: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,指示剂的分子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,导致吸收光谱变化,从而呈现不同颜色。例如,酚红在酸性条件下(pH <6.8)呈黄色,而在碱性条件下(pH >8.4)变为红色。
选择适合的指示剂需遵循以下原则:
1.匹配目标pH范围:指示剂的变色区间需覆盖微生物代谢可能引起的pH变化范围。
2.颜色对比明显:颜色变化需易于肉眼观察或仪器检测。
3.无生物毒性:高浓度指示剂可能抑制微生物生长,需控制添加量。
二、酸碱指示剂在微生物培养中的核心应用
1.代谢产物检测与功能鉴定
糖发酵试验:酚红广泛用于三糖铁琼脂(TSI)培养基中。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产酸,培养基底部变黄;若进一步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,则与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。
尿素酶试验:某些细菌(如变形杆菌)能分解尿素产氨,使培养基pH升高,酚红由橙黄色变为粉红色。
混合酸发酵检测:甲基红试验(MR试验)通过颜色变化(红色为阳性)判断微生物是否产强酸(如大肠杆菌的混合酸发酵)。
2.菌种鉴定与选择性培养基
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差异可通过指示剂进行区分:
乳糖发酵菌的筛选:麦康凯琼脂中的中性红在酸性环境中显红色。乳糖发酵菌(如大肠杆菌)产酸使菌落呈红色,而非发酵菌(如沙门氏菌)则形成无色菌落。
柠檬酸盐利用试验: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中的溴百里酚蓝在碱性条件下变蓝,指示微生物能否利用柠檬酸盐作为唯一碳源(如产气肠杆菌阳性)。
3.环境监测与过程控制
CO₂浓度监测:细胞培养液中添加酚红可间接反映CO₂浓度变化,用于动物细胞或苛养菌的培养环境调控。
抗生素效价测定:溴甲酚紫用于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。若抗生素有效,微生物生长受抑制,pH稳定,颜色不变;反之,微生物代谢产酸导致颜色变黄。
三、经典应用案例分析
案例1:三糖铁琼脂(TSI)试验
TSI培养基含有葡萄糖、乳糖和硫代硫酸钠,并添加酚红作为指示剂。接种细菌后:
若仅发酵葡萄糖,斜面部分因氧气充足、产酸少而保持红色,底部因缺氧产酸变黄。
若同时发酵乳糖,则整体变黄。
产生硫化氢时,与铁离子结合形成黑色沉淀。
通过颜色与沉淀组合,可快速区分肠杆菌科细菌(如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)。
案例2:MR-VP试验
该试验分两部分:
甲基红(MR)试验:检测混合酸发酵。培养后加入甲基红,红色表示产强酸(如大肠杆菌)。
VP试验:检测乙酰甲基甲醇生成。加入α-萘酚和KOH后,溴百里酚蓝指示碱性环境,红色反应为阳性(如产气肠杆菌)。
案例3:紫乳培养基
含溴甲酚紫的紫乳培养基用于鉴定乳酸菌。乳酸菌发酵乳糖产酸,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;若进一步分解蛋白质产碱,则恢复紫色,揭示其代谢的动态过程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与局限性
浓度控制:高浓度中性红可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,需精确配制。
交叉干扰:某些代谢产物(如色素)可能掩盖指示剂颜色变化。
自动化替代:现代仪器(如pH电极)逐渐替代目测法,但指示剂仍因便捷性广泛应用于初筛。
注:本文属海博生物原创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搜产品